一、措施情況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魷魚加工國和出口國,遠洋魷釣是我國遠洋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洋性漁業的支柱產業之一。我國經營遠洋魷魚以浙江、山東、福建等幾個沿海省份為主,據中國漁業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魷魚遠洋捕撈產量最多地區分別為浙江、山東和福建,其中浙江舟山是我國遠洋魷魚的最大生產基地、輸入口岸和主要加工地區,是我國魷釣漁業第一市。


西班牙巴塞羅那海關要求,2022年1月起,從中國進口的魷魚需根據DNA標簽進行分類,若抽檢發現魷魚分類與DNA標簽不一致,產品將被扣留、退貨。


二、壁壘分析

2022年2月,西班牙巴塞羅那海關對從中國舟山進口的價值5000萬美元的11貨柜的中國魷魚,以分類與DNA標簽不一致為由進行扣留。然而,中國出口的魷魚屬于混捕,通常包括3種類別,外觀極為接近,口味相似,個體重量通常在6-8克。目前,極為熟練的漁民靠肉眼也無法進行完全區分,也沒有任何可以自動分揀的機器完成分類。要求魷魚進一步貼分類標簽,若靠DNA逐個檢測并分類在操作上不可行。此項措施的執行將導致浙江魷魚出口西班牙遭遇重創。


三、應對舉措

面對舟山水產企業反映的困境,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第一時間組織專家團隊赴舟山,對當地水產企業展開調研并與企業面對面座談。經評估,西班牙此項措施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未就該措施向WTO進行通報,違反了《WTO/TBT協定》中的透明度原則;二是對于魷魚進一步貼分類標簽,靠DNA逐個進行檢測并分類在操作上不具備可行性,違反了《WTO/TBT協定》中的最小貿易限制原則。


浙江省局向總局匯報情況,利用WTO/SPS第83-84次例會,就上述問題向歐盟提出了特別貿易關注議題,開展磋商。經與歐盟多次交涉,中國對西班牙魷魚出口資質最終得到了恢復,有效幫助浙江水產企業避免損失。


四、工作成效

面對產業出口困境,浙江省局及時響應并組建專家團隊,聯合企業共同攻關。通過總局,積極利用WTO/TBT-SPS委員會例會“直通車”渠道,為企業發聲維權,維護企業核心利益。一方面,幫助企業破除出口壁壘,恢復出口資質,挽回損失;另一方面,引導企業提升運用WTO規則維權意識,手把手指導企業如何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提升企業的風險應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