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合作架起食品安全“連心橋”

“一帶一路”國際經濟合作倡議的提出,已有十年。在檢驗檢測、食品安全、標準計量等諸多領域,經過市場監管部門的不懈努力,這一倡議不斷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景轉化為現實,不僅成為當今世界廣泛參與的國際合作平臺和普受歡迎的公共產品,更給沿線國家百姓生活帶來喜人變化。


凌晨趕路,輾轉一天,只為參加培訓學到真東西

時鐘撥回3年多前。


2019年10月中旬一個清晨,天邊剛透出光亮,蒙古國技術人員 NAVCHAA DUNGEE走出居住的村莊,在公路旁攔下一輛運牛卡車,由此踏上一段跨國旅程。想到要去中國參加水果質量安全檢測技術國際培訓,她的內心滿懷憧憬和期待。


NAVCHAA DUNGEE從庫蘇古爾省省會木倫市換乘火車,趕往首都烏蘭巴托,與同伴匯合后,又乘坐國際大巴車前往中國內蒙古自治區二連浩特市。在那里,他們再次轉程,坐上一輛開往北京的大巴車。第二天凌晨兩點,一行人終于來到北京。


在“輸華水果質量安全檢測技術國際培訓班”開班式上,NAVCHAA和其他18名學員相互進行了自我介紹,大家分別來自蒙古國、越南、泰國、孟加拉國、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埃及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一系列的培訓課程隨后陸續開始,老師們用心講,學員們認真學,不少關于食品檢驗技術的專業術語時常在耳旁聽到,更在討論、演示中一一得到解答。


這次培訓班由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檢科院)承辦,屬于“發展中國家技術培訓班”項目中的一個環節,旨在指導“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提高水果檢驗檢測檢疫技術能力,促進其與中國間貿易往來的質量和效益提升。


十年來,市場監管部門高度重視服務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積極推進與共建國家市場監管領域全方位、多領域合作。中國檢科院作為國家設立的公益性檢驗檢測檢疫中央研究機構,在培訓中承擔了大量工作。


為使培訓取得良好效果,中國檢科院派出優秀專家和業務骨干擔任授課老師,廣泛收集信息,了解和掌握學員所在國家進出口水果安全檢測技術發展狀況及面臨的共性問題,科學設置培訓課程。課程中既有包含我國進口食品檢驗監管、檢測標準等方面的理論課程,也有涉及病蟲害檢驗、微生物檢測等的實驗操作。

老師用心教,學員認真學,誰都不肯浪費一分鐘

“很好學,熱情都很高。”回想起當時參加培訓的學員們,吳興強依然印象深刻。


中國檢科院農產品安全研究中心專家吳興強是本次培訓班的一名授課老師,他負責講授的課程是農藥殘留檢測技術。


“運用這種技術,一次能檢測出四五百種農藥的殘留情況。”聽到這句話,學員們都很驚嘆。因為在他們的印象里,原先普遍采用的檢測方法,每次最多只能檢測出十幾種農藥殘留情況,而一些提供實際操作練習的儀器更讓大家興奮不已,因為這些儀器,在自己國家平時僅用于展示,基本沒機會被實際使用。


“當我演示完實驗操作步驟時,有的學員已經卷起袖子,躍躍欲試,誰都不愿意浪費一分鐘。整個授課過程中,沒有一個學員背著手站旁邊閑看,或舉著手機在一旁拍照,全都是抓緊機會上手練習?!被貞浧鹕险n時的情景,吳興強笑著說。


來自中國檢科院植物檢驗與檢疫研究所的副研究員田茜,是植物檢驗與檢疫領域的資深專家,也在培訓班中擔任授課老師。


由于地理環境差異,學員們所在各個國家的農業生產模式、果蔬進出口檢測需求各異,為保證培訓內容豐富、實用,老師在認真了解學員需求基礎上,提前精心準備講義資料。


學員們更是帶著許多疑問到課堂上尋找答案,以求回去后推動有關難題的解決,比如:印度作為世界第二大水果和蔬菜生產國,果蔬出口量巨大,檢測需求旺盛,但檢測能力尚有不足;越南果蔬出口量居亞洲各國前列,隨著本國水果產品日漸多樣化,該國正在積極尋找出口商機,但如何促進質量管理、提升食品安全水平,還需要尋找突破口;蒙古國90%的水果依靠進口,學習、借鑒先進水果檢測技術和監管思路,對提升該國進口食品安全水平意義重要,但專業人才太少。


“技術是通用的,學員們對提升本國檢驗檢測檢疫領域技術水平的強烈愿望也是相通的?!碧镘缁貞浾f,當時自己講授的課程是“瓜類果斑病菌檢疫鑒定技術”,就是希望能帶給各國學員豐富、實用的檢驗檢疫方面的專業技術知識。


瓜類細菌性果斑病是發生在甜瓜、西瓜等葫蘆科植物上的一種嚴重的世界性種傳病害,該病發病迅速、傳播速度快、爆發性強且會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由于此病往往在水果種植過程中開始發作,病菌常隱藏在種子、種苗中,有較強隱匿性,因此成為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進出口檢疫的重點項目之一。


課堂上,田茜為學員們詳細講解利用瓜類果斑病菌膠體金檢測試紙條進行瓜類種苗檢測的操作步驟。


“相較于至少需要1至2小時檢出結果的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膠體金試紙條檢測方法不需要特殊的實驗儀器及設備,操作簡便,僅需5-15分鐘就能檢出結果,更適合田間現場檢測?!碧镘绫硎荆哌M出口檢測并不局限于水果出口到他國時進行的檢測,還包括水果種植過程中本國對其進行的質量監控和產地檢測,目的是及時發現病害問題,降低水果出口他國時因檢測不合格被退回的風險。


取樣、制樣、加樣、檢測、觀察……起初連怎么取樣都不清楚的學員們經過老師們手把手的指導,全部熟練掌握了實驗操作方法。

一期培訓班,一座“連心橋”,共同打造

強化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檢疫專業力量

“這次培訓班,不僅為參與國帶去實用的技術手段,還充分展示了我國檢驗檢測檢疫領域技術能力的進步?!敝袊鴻z科院測試評價中心副主任彭濤介紹:“這不僅是對我國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檢疫技術進步成果的認可,也是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增進友誼的務實舉措。”


“一些病害在世界范圍內呈局限分布狀態,某一病原物種或許并不分布于我國境內,但需要我國關注、研究。這是因為,缺失樣品會導致相關檢測方法開發受阻或檢測精準度不高,不利于我國進口果蔬的質量安全認定?!敝参餀z驗與檢疫研究所副研究員姜帆表示,希望此類培訓能夠持續進行下去。


培訓班是一個階段的結束,同時也是新的開始。


2020年,“輸華水果質量安全檢測技術國際培訓班”再次籌備,受疫情影響而延遲,目前已定于今年9月舉辦。據了解,上次參訓的學員再次表現出強烈興趣,有的希望能夠獲知更多關于中國進口水果和蔬菜的植物保鮮要求,期待參加專門的食品檢測訓練,并了解中國嬰兒食品進口產品質量控制體系相關情況。


巴基斯坦學員Rashad Waseem Khan Qadri表示:“我參加了2019年培訓,獲得了很好的經驗。這就是我為什么對參加培訓仍感興趣的原因。作為園藝系果樹科的研究人員,我對園藝苗圃、水果生產和加工等現代園藝技術很感興趣,也想了解更多檢驗檢疫領域的信息。”


“眼下,我院正針對課件錄制等事項加緊準備,并已向‘一帶一路’沿線相關國家發出參訓邀請,受邀請方包括上次參加培訓的19名學員。我們希望這類專業培訓班能夠為‘一帶一路’沿線更多國家送去先進技術,并以嚴謹、務實、高效的態度傳遞出我國與各國共同進步、共謀發展的信念。”中國檢科院培訓中心主任徐曉麗表示。

來源:中國市場監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