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法》規定“國家實行法定計量單位制度”。為規范國家法定計量單位使用,各省級市場監管部門根據《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全面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的通知》有關要求和監督檢查工作計劃,組織開展了2024年計量單位使用情況專項監督檢查。現將有關檢查情況通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及監督檢查結果

2024年計量單位使用情況專項監督檢查范圍主要覆蓋文化教育、市場交易、宣傳和廣告三大領域,與上年度覆蓋領域基本一致。其中,文化教育類包括科技、文學圖書,大中小學教科書及教輔資料,學術期刊、科普期刊等書刊雜志,以及公文資料;市場交易類涉及超市、商城、農貿市場、集貿市場、藥店、貴重金屬加工銷售點、電商網站等,主要檢查計價標簽、定量包裝標識、產品標簽標識、商店商品展示牌等;宣傳和廣告類涵蓋電視節目、新聞報道,電視、報紙廣告等。


2024年,全國共檢查受檢單位33 652家,受檢產品總數522 555件,不合規產品數量8 910件,不合規率1.71%。與2023年相比,受檢產品總數翻了一番,不合規率下降0.81個百分點。各品類監督檢查具體情況如下:

(一)文化教育類。受檢單位6 180個,受檢產品總數84 200件,其中不合規產品總量1 072件,不合規率1.27%。錯誤使用計量單位具體情況中,質量、長度、面積、酒精度、濃度的單位名稱和單位符號出錯情況較多。質量單位名稱誤用“斤”的不合規產品量占不合規產品總量(以下簡稱“出錯率”)的17.35%。長度單位名稱誤用“尺、寸”的出錯率為8.86%。面積單位名稱誤用“畝”的出錯率為6.25%。酒精度單位符號誤用“度”的出錯率為4.94%。濃度單位符號誤用“MOL/L”的出錯率為3.92%。


(二)市場交易類。受檢單位25 824個,受檢產品總數421 500件,其中不合規產品數量6 298件,不合規率1.49%。錯誤使用計量單位具體情況中,質量、體積、功率、長度單位名稱和單位符號出錯情況較多。質量單位名稱誤用“兩”的出錯率為43.59%。質量單位符號誤用“KG、Kg、kG”的出錯率為8.45%。體積單位符號誤用“ML”的出錯率為6.05%。功率單位名稱誤用“匹”的出錯率為5.24%。長度單位符號誤用“M、CM”的出錯率為3.29%。


(三)宣傳和廣告類。受檢單位1 648個,受檢產品總數16 855件,其中不合規產品數量1 540件,不合規率9.14%。錯誤使用計量單位具體情況中,時間、面積、溫度、質量、功率的單位名稱和單位符號出錯情況較多。時間單位符號誤用“H”的出錯率為15.19%。面積單位名稱誤用“平米、平方”的出錯率為9.48%。溫度單位名稱誤用“度”的出錯率為8.70%。質量單位符號誤用“KG”的出錯率為5.39%。功率單位符號誤用“KW”的出錯率為4.68%。


二、工作成效

(一)監管能力持續增強。各級市場監管部門逐步形成“監管+技術”的工作模式,優化檢查流程,通過系統化的政策法規培訓,提升問題發現和處置能力。海南省組織專家對檢查人員進行培訓,詳細解讀專項監督檢查工作流程和監督檢查內容,并以散裝商品實物為例進行演示講解,確保檢查人員熟悉工作要求。河南省更新完善“檢查對象名錄庫”和“檢查人員名錄庫”,并動態更新相關信息。遼寧省因地制宜更新“雙名錄”,發揮政府部門、宣傳媒體、教育出版等單位示范帶頭作用,分區域、分領域開展專項檢查。云南省通過“云南省市場監管一體化應用平臺”對工作全過程、全要素進行記錄上傳,實現檢查全過程閉環管理。


(二)典型案例推動工作創新。各地在監督檢查工作中積極探索創新,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案例。湖北省聚焦“重點查、工作查、線上查”,對醫療系統、報社、商場超市等重點行業開展專項檢查,同時將計量單位使用情況檢查與日常監督檢查相結合,有效提高了工作覆蓋面。上海市通過“網絡爬蟲”技術監測電商平臺,發現并糾正了大量誤用非法定計量單位的商品信息,將監測信息同步抄送至上海市電子商務行業協會,建立反饋整改機制,通過行業自律推動法定計量單位的規范使用。


(三)社會認知度不斷提高。各地通過多種渠道廣泛宣傳法定計量單位知識,引導社會大眾,尤其是相關從業人員,正確使用法定計量單位,有效提升全民法制計量意識,營造良好社會氛圍。黑龍江省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個別從業人員法制計量意識不強的問題,組織對受檢單位專業人員進行培訓,普及法定計量單位常識,有效提升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湖南省組織部分院校將法定計量單位的規范使用納入圖書、報刊編校質量檢查和從業人員資格考核內容,建立相關培訓、審查、監督機制,配備相應校對人員,提高法定計量單位的社會認知度,保障法定計量單位的規范使用。


三、下一步工作

(一)創新監管方式。各地市場監管部門進一步結合本地實際和特點,創新優化監督檢查方案,持續提升監管水平。用好信息化手段,做好計量單位使用情況的信息采集和分析研判,提升監管精準化、智能化水平。秉承服務與監管并重理念,將監督檢查和合規性指導有機結合,上門檢查與上門服務有機結合,通過崗前培訓、以查代訓等方式,不斷提高監管執法人員的履職能力,提升監管工作實效。


(二)強化示范引領。各地市場監管部門進一步加強與其他業務部門的溝通協調,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積極推動各級行政機關規范本部門、本行業法定計量單位使用,在公文文件、統計報表和其他信息專報中統一規范使用法定計量單位,充分發揮示范作用,帶動全社會各行各業規范使用計量單位。


(三)提升宣傳質效。積極倡導采用大眾化的形式、通俗化的語言開展計量單位宣傳,讓人民群眾愿意看、看得懂,愿意聽、聽得進,提高正確使用計量單位的認知度和執行力。充分利用“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5·20”世界計量日、質量月等活動契機,加強法定計量單位的宣傳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