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全國部署推進628個質量強鏈項目
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加強質量支撐和標準引領,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市場監管總局會同相關部門部署開展質量強鏈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在國家層面已經啟動實施質量強鏈十大標志性項目,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等重點產業鏈的質量提升需求,部署實施146項攻關任務,推動加快研制一批國家標準、計量技術規范、計量標準裝置,形成一批亟須的檢驗檢測方法,建立一批質量評價認證制度。
截至目前,已突破一批制約產業鏈供應鏈質量瓶頸,如:
集成電路項目成功研制22nm線寬國家一級標準物質;
量子信息項目4.2K溫度計量裝置進入降溫實驗階段;
電動汽車超充項目建立充電樁遠程計量系統和數據庫,接入充電樁13.5萬臺、超充樁500臺,線上線下電能計量測量結果一致性超過90%。
同時,31個?。▍^、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部署推進628個質量強鏈項目,1564家鏈主企業、11萬家鏈員企業、2251家賦能機構共同參與,組建質量技術創新聯合體578個,聚焦制約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堵點卡點,繪制質量問題清單6123份,實施重點攻關項目2284個,解決質量問題5666個。截至目前,質量提質增效效果初顯,如河北首次實現鋼管逐支追蹤、質量自動判定和預測等功能,直接人工成本降低50%。福建攻克光電顯示產業關鍵技術難題,節約質量成本超3億元。
來源: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